第三十一章 中国农民不爱土地-《我在1994》


    第(3/3)页

    在他看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大意义是可以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自身的劳动力,摆脱了个人对集体的依附关系。

    这才能有后来能有几亿农民工涌入,城市化的发展,为大量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然而,只针对农村来说,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包产到户”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见得有太多好处,个体的抗风险能力太低,所拥有的资本也太少。

    而且,提升农业生产的最根本因素,从来不是个体的积极性,而是农药、化肥和优良的品种。

    其实到了后世,农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南方很多农村已经再次出现。

    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抛荒的现象。

    一些人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大量的田地入股承包,然后雇佣老农,采用中小型机械的插秧收割,还有无人机喷洒农药之类的方式。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农民不爱土地啊!”陆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声感慨。

    他和他身边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从小父母渴望的都是他们能够摆脱“农民”这个身份。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当农民,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农业类大学。

    这是陆叶和很多农村出来的人都有的切身感悟,一说起农村,嫌弃的比城市里的人还要多得多。

    陆叶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对于老农的采访,记者的本意可能是想得到中国农民到底有多爱土地这种观点。

    然后那个受采访的老农絮絮叨叨地说着人生的经历,到后面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大声吼道,我一点都不爱种田,不爱土地,我种了一辈子的,可依旧受苦受穷,我怎么爱它啊?我是没办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