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章 昂头不认命:光脚的穷人先立志 穷不是罪过,我们无需自卑,更不必掩饰,老话讲得好:“穷不过三代”,年轻时是穷人,不代表将来还是穷人。 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偏见,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不认命。 “我就是穷人”:坦然面对穷出身,不抱怨 穷人家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的出身。 不怕小时候受穷,就怕自己看不起自己。 1.“再穷,也要看得起自己”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 在一次国会辩论上,他的竞争对手搬出他的穷人出身想以此打击他。 林肯总统神情骄傲地对竞争对手说:“非常感激你让我想起了父亲,他已经过世了,生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为自己是他的儿子而骄傲!或许我做总统永远也没有父亲做鞋匠那么好,但如果某些人的鞋子不合脚,走歪了路,跌倒了,我会用小时候父亲教我的手艺和人品帮助他!在场的所有人的鞋如果有问题,我都可以修理,但是有一件事是无法更改的:那就是我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一样伟大!” 这番话把众人的嘲笑都化为掌声,林肯也因此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在电视上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母亲很早就下岗在家,父亲是个普通工人,工资不多。 每逢体育课,同学们都带纯净水喝,母亲也给我带水,总是娃哈哈的瓶子,每天早早地塞进我的书包里。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有带纯净水,我就把自己的水递给他喝。 同桌喝了一口,怀疑地对我说“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其他同学尝过后纷纷嘲笑我说“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你看,连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这分明就是凉白开”。 我拿过来尝了一口,突然发觉真的很像凉白开,当时我几乎无地自容,一进家门就质问母亲:“你每天给我带的水,是不是都是凉白开?” 母亲点头承认,解释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天天给你灌凉白开”。 母亲的答案让我很沮丧,作为家里唯一的消费者,我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但总有义务为不富裕的家里省一些钱,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我的身体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我还是有莫名的自卑感。 母亲觉察到我的情绪,问我:“同学里有人笑话你吗?” 我低下脑袋点了点头。 母亲略加思索,说出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孩子,我们是穷人,这是个事实。 穷不是错,穷也不是罪过,穷人和富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活法。 穷人不可怜,只有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是真的可怜,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 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也就穷了。 心要是穷了,那就该一辈子受穷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 天亮的时候,我终于想通了母亲的话:穷,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破旧的衣裳,也许现在这件衣裳并不好看,但是将来你总有能力脱掉它,换上一件体面漂亮的新衣裳! 后来,再上体育课,我依然拿着母亲给我灌好的凉开水。 当有同学故意嘲笑我“是不是喝凉白开”时,我一直以骄傲地语气回应对方:“是,我觉得这比矿泉水更有滋味!” 目前,中国的许多家庭依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对此,穷人家孩子没必要拼命掩饰,更不必穷装脸面伪装成“富人家孩子”。 只有心理上健康、乐观和不抱怨,将来才能有大出息。 2.穷是不幸,富是追求 有一次,孔子来到卫国,感慨卫国人很多,旁边的人问他“人多该怎么办呢”,身为教育家的孔子没有说“教他们念书识字”之类的空话,而是干脆地回答两个字“富之”。 人多了是要教育,但在教育之前首先要让这些人填饱肚子,富裕起来。 只有生计无忧,这些穷人才有精力和意识去接受教育。 吃不好穿不暖的时候,教书育人只是一句空话。 对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穷人大谈教育,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厚道。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小两口,在情人节那天,丈夫一咬牙给妻子买回一大束玫瑰,这时候妻子是什么感受? 她绝不会欣喜若狂,十有八九会抱怨说:“真浪费,净花冤枉钱,还不如送我一副毛皮手套呢。” 当过日子都紧张的时候,人是不会想着浪漫的,所谓浪漫只有有钱人才折腾得起。 自然界中雄鸟追求雌鸟时,通常都送给雌鸟虫子。 一送虫子,雌鸟就明白了:这家伙生存能力很强,跟着它,我和孩子都不会挨饿。 这是一个连鸟都明白的道理,穷人家孩子也应该明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古以来,人只有吃好穿好,生活安定后,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如果肚子饿得慌,你也许连父母的东西都会抢过来吃,兄弟的就更不用提了。 男人的不幸,民族的不幸,源于一个“穷”字。 “贫病交加”、“穷凶极恶”、“穷途末路”都是被逼出来的。 穷人家孩子必须明白“有钱真好”这句真理,你可以不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也可以不会做诗、弹钢琴、做饭,但是步入社会后你必须要学会挣钱养家。 有钱的大明星上厕所都会遭人围追堵截,身家过亿的富豪随便说句话都会被捧为“至理名言”,这就是富人的地位和影响力!财富就是尊严,财富就是实力,财富就是别人像粉丝一样用崇拜的目光仰视你。 没有财富,你也就没有尊严,没有实力,别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挤对你,折腾你,给你脸色看。 孩子们喜欢公平的游戏规则,成年人渴望公平的竞争机会,但现实的情况是残酷的:富人家孩子吃穿无忧、生活奢侈,穷人家孩子节衣缩食、艰难度日;富人家孩子吃腻了鲍鱼燕窝,穷人家孩子只能天天粗茶淡饭;富人家孩子即使能力不强,也能凭借老爸的关系进入好单位,得到好工作,穷人家孩子即使工作努力却收入微薄,有钱活命却没钱养家……“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然后努力去适应它。” 这是比尔·盖茨的观点。 承认生活不公平,不意味着屈从现状,恰恰相反,只有接受这一现实,你才能摆正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作为一名起点较低的穷人家孩子,若想日子过得好,就得加倍努力,一步步摆脱穷人的窘境,晋身中产阶层和成功人士。 想成为富人就得有很多的钱。 穷人家孩子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有钱绝对是一件光荣的事儿,谁长大后不想为家里争口气? 谁不想既能出名又能大把大把地赚人民币呢? 名利双收就是你对父母最大的回报,人活着就要光宗耀祖、名扬四海,成为站在财富金字塔最顶层的人。 正确的心态和金钱观,正是穷人家孩子奋斗的基础。 3.竹子也是草 许多人都以为竹子是一棵树,实际上竹子是一根“草”,一种长得最高的草本植物。 路边的野草一大堆,为何竹子会长得如此高大、如此结实呢? 答案是竹子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要与大树试比肩”的强烈念头。 一般的小草在茎干处只有一个生长点,而竹子在每个竹节上都有一个生长点,赶上春雨滋润,它便会一夜之间窜出几米甚至几十米。 比较富人家孩子和穷人家孩子的家底谁多谁少,那是愚蠢的;但如果比较发展潜力,穷人家孩子肯定胜富人家孩子一筹,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奋斗意愿。 每个穷人都要有“竹子也是草”的心气,即使你只是一颗“无所依赖的小草”,也要积极奋斗,野蛮生长,拼命长成高高在上的竹子。 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广告语:“只要心够决,就能拼出头”。 人都是在为需求而活,富人的各种需求都是高级的:吃美食,娶娇妻,住好房,开好车,身边朋友都是清一色的富豪名流,更不必说穷人对他们的尊重和羡慕了。 想获得富人拥有的一切,就要在正视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心够决”,“胆够大”,靠奋斗改变穷出身。 4.英雄不怕出身“窘” 战国时的“合纵”谋略家苏秦,是个要强的穷人。 年轻时,他变卖洛阳家中的家产,前往秦国实现抱负。 当时苏秦火候还不到,秦惠王觉得他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婉言回绝了他。 苏秦不死心,待在咸阳城,先后十次上书大谈自己的抱负、理想,但秦惠王丝毫不为所动。 后来苏秦的银子全部花光,连鞋子都没得穿,只好自己编双草鞋,背着又脏又烂的行李回到洛阳家中。 妻子见他穷困潦倒的模样,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父母更懒得跟他说话,嫂嫂也不给他做饭,苏秦像个老鼠一样垂头丧气地蹲在墙角里受气。 痛定思痛,苏秦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学识不够,一咬牙决定从零开始,发愤苦读,将七雄之间的利害关系吃透。 在一年的苦读期间,苏秦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次好觉,用绳子将头发拴在房梁上,每当打瞌睡的时候,就拿铁锥子刺痛自己,血流如注。 在对时局了如指掌,制定出一套时势战略后,苏秦再度出山,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国,向燕文侯提出一套使燕国强大的方针策略,开始了“六国联手制秦”的合纵之路。 苏秦周游列国,“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先后取得六个国家的相印。 在苏秦执掌六国相印期间,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一步。 面对第一次奋斗失败的挫折,苏秦没有失去信心和不停地抱怨,而是很快找到原因,总结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第一经理人唐骏,小时候家境很“窘”(网络火星文,同“窘”,意指处境困难、尴尬),父母是印染厂的普通工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 一家五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旧平房里,连个卫生间也没有。 唐骏的父亲为给三个儿子各盖一间结婚用的新房,拿出十几年积攒下的2800元钱申请盖新房,其间等了很多年,费了不少心,用尽各种办法才打通关节,在郊区拿到一小块地。 就这样,13岁的唐骏,成了自家建筑工地的小力工,每天早上推着小翻斗车到运河边,拿簸箕从河边拣适合打地基用的砖石,双脚浸在刺骨的河水中使劲抠石头,奋力把盛满碎砖石的簸箕举过头顶,放在一人多高的堤岸上。 寒风瑟瑟,刺骨的河水顺着手臂灌进袖管,一直渗到贴身衣服上,那滋味真是有苦说不出。 打地基大约需要500辆翻斗车的碎砖头,父亲给唐骏定的指标是一年内完成,母亲每天催促他“怎么这么慢”。 捡完一天石头回家,唐骏总会满身泥土,上炕倒头就睡。 夏天时唐骏还可以拎桶水在屋外面冲澡,冬天时就只能干挺着,忍着满身的臭味。 在不停地倒数“还剩多少车”的念头中,唐骏度过了这艰苦的一年。 这段经历让唐骏刻骨铭心,无形中磨炼了他的心态。 每当事业遭遇逆境和不顺,唐骏总会对自己说:“小时候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什么苦我都吃过!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没有什么不能失去!” 冯巩和牛群的相声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朱元璋6岁开始要饭,孙中山15岁才有鞋穿;爱迪生卖过报纸,高尔基擦过皮鞋;陈景润卖过鸡蛋,马俊仁打过猪草;倪萍捡过柴火,赵本山钉过马掌;冯巩捡过烟头,牛群拾过煤碴……”穷人家孩子就像蜗牛,生下来就背负着重重的壳,他们没有支撑,只能慢慢地爬着走。 天空不会庇护他们,大地不会关照他们,一切都要靠双手挣得。 穷出身和被现实打磨出来的良好心态,使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乐观向上,从不绝望,以“受挫--进步--再受挫--再进步”的经历,换来最后的成功。 穷人胆大,志气更要大 志气决定前途,胆量成就事业。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角色,人这一辈子就该活出个人样。 1.穷人,没有什么输不起的 为什么一流人才总是出现在军界和商界? 那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的竞争是最激烈、最残酷的!对指挥官来说,你统领成千上万的兵,你的一句话就能决定这些人的死活,你敢担这个责任吗? 商界也是如此,投入两个亿,三个月后你很可能厂子倒闭、负债累累甚至家破人亡,干还是不干? 相比之下,穷人家孩子只是家境不好,没有任何掉脑袋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下还一味保守窝囊地过日子,遇到机会不敢想也不敢做,岂不是到家了? 做任何事儿都会有风险,更何况是脱贫致富这件事。 畏畏缩缩、低头走路的人注定发不了财。 有了机会,就大胆地往前走,不要害怕失败--已经是穷人,还有什么输不起的呢? 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当初做的第一单买卖是刷煤气灶。 1980年夏天,张大中在北京甘家口国家经贸委的住宅楼下,背着个军绿色的破包,在太阳底下蹿来蹿去,手里举个牌子,写着“刷煤气灶:八毛钱一个”,破包里面装有烧碱、清漆、银粉等瓶瓶罐罐和一块抹布。 当时,北京的普通家庭还没有用上燃气灶具,家家户户都用土夯的煤气灶台,日子一久,灶台难免黑乎乎的。 张大中干的活,就是清理和粉刷灶台:先拿干抹布清理一遍灶台,给灶台抹上烧碱,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清水把灶台表面清洗干净。 之后,将清漆和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好,均匀地刷上去。 在8月的三伏天里,张大中忙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刷完10家,晚上躺在床上一算账:收入不到9元钱,使用的清漆、银粉和烧碱成本加起来是7元多,实际上只赚了1元多。 当时,敢在街上叫卖的小贩是很少见的,一旦被好事之人逮到,说不定会被扣上个“资本主义”的帽子。 甭管吆喝时多么心惊胆战、折腾一天只赚一元钱,张大中毕竟是大胆迈出了奋斗的第一步。 张大中本来是有一份工作的,当时在北京郊区一家供销社当电工,一个月的工资30元,但他觉得这点钱不算是钱,总想着冒险干点什么:“我宁可‘不安分’地走出去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死守着这份工作。” 后来,张大中在自家厨房做出60台落地灯,赚了160元钱,将这笔钱作为本钱开了“张记电器加工铺”,随着电器生意越做越大,张大中毫不犹豫地向单位领导递交了辞职信,把“铁饭碗”丢到一边,专心忙活自己的电器事业,直到今天成就资产超过20亿的大中电器。 2.财富靠自己“闯”出来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退路,只能大胆地往前走,就像当年“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老百姓一样,用自己的双脚闯出一片希望。 说起闯关东,那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穷人奋斗史。 中国版图东北部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域,地处山海关以东,自古以来被称为“关东”。 清朝时,河北和山东的穷人,赶上闹饥荒和年景不好,纷纷跑去关外寻找“未开垦的财富沃土”,总共有3000多万人相继闯关东。 历经三百多年,那些不甘心挨饿的穷人,前赴后继、历经艰辛地来到荒芜寒冷的东北土地上奋斗和创业。 史书上这样描述他们出发时的惨状:“衬着月光,一家老小慌张出走,‘当家的’挑着担子,前边的箩筐睡着幼儿,后边的箩筐盛着锅碗瓢盆。 大道或小路上是一群又一群山东人、河北人急匆匆的身影。 他们挑着担子,推着小车,看到路旁的一具具白骨,耳边不时响起阵阵哀号……”事实上,不仅路途遥远,寒冷和饥饿也在瓦解人的体魄和决心,还有山林中的猛兽和“胡子”(土匪)会突然出现,威胁你的生命……有的穷人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敢于只身闯关东,甚至在失败两三次后,依然毫不动摇地继续“闯”,直至最后在那里安身立命。 当时官府是不允许这种“越轨犯禁”的行为的,敢迈出那一步的穷人,都是抱着巨大的决心和动力的:留在当地,只能忍饥挨饿,混吃等死;闯出去,才可能有一番出路,未来才有指望。 当然,闯关东的穷人并不是没有脑子的。 当时的东北三省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照史书的话讲:“有自然之三大利:荒,矿,盐。” 也就是说,只要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站稳脚跟,便会有数不清的免费资源可以利用,创富的机会便随之而来。 那些千辛万苦跑到北大荒的穷人,在冰天雪地里开疆拓土,垦荒种地,掘参伐木,淘金挖沙,后来还修建工矿铁路……多数人最终都取得了财富上的成功。 闯关东,核心落在一个“闯”字上--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向有财富的地方“闯”。 在“闯”的过程中摸索经验,在“闯”的过程中走向成熟,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闯,求得财富和事业的发展壮大。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闯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回想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与闯关东的情形极为相似。 当时,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开放”,也没有人知道这条道究竟能走多远。 在未知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按兵不动、观望,只有少数敢闯、敢干、敢折腾的穷人,不顾身边人的劝阻和嘲讽,毅然决定去趟“浑水”,结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拨人。 3.胆大,更要有志气 穷人家孩子要有大志气,面临抉择时要敢于舍得一切,包括原有的安稳生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