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谈判就是博弈,并非你善良对方就会仁慈-《所谓情商高,就是懂交际》


    第(2/3)页

    说服是门很讲究的艺术,懂说服艺术的人言语不在多,而在于是否可以一语中的。那些擅长说话的领导者,几句话就能说到别人的心坎上,一针见血。这种说话风格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智慧,还透露出了他们的个性,会赢得他人的钦佩。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说话干脆,就不能给他人留下印象,你说的话自然也就没什么力度可言。对于他人,就好比吹过耳边的风,什么也留不下。

    有些人以为,会说话懂说服的表现就是可以在人前侃侃而谈,能说会道,所以他们在交谈中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大说特说,彰显自己的才华,还自我感觉良好。但在别人看来,他们只不过是听了一大堆假大空的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说话时要多说有分量的话,尽量避免喋喋不休。

    在说服中,往往谁能把握住关键机会,谁就能取得胜利。在关键时刻,不要犹豫,也不要哕唆,简洁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语中的,才能到主动制胜的效果。

    面对关键时机,如果你不能说出重点,乱说一气,很可能就失去了契机,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直截了当,一语中的的说话方式,在必要场合还能树立威严,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看到这里,想必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说话简洁而又有力度的人,首先要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不要一张口就是车轱辘话,反反复复,毫无重点可言。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只有口才差的人才会一直喋喋不休,能说会道之人,必然是说话凝练之人。

    在说服对方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听懂你的话,绝不释小必要的唆。总之,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就绝不说成两句。

    除此之外,说话要有重点,要明确自己想表达什么,如果自己都不明白,他人怎么会懂?总之,说话要讲重点,这样才能让表达更简洁、更凝练。

    一位年轻的女士,感觉总得不到他人的青睐,很苦恼,于是她就开始跟朋友诉苦。

    “我也不是个坏人,为人热情,喜欢帮助人,可为什么在交际中大家都不喜欢我呢?”

    这位女士又开始了,说自己这也不如意,那也不好,从东扯到西,从南说到北,家长里短都被她说出来了。

    “停,行了,你别说了。我实话告诉你吧,大家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总喜欢喋喋不休,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我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我没有吧。”女士一听傻了眼了。

    “有,以后你要管住自己的嘴,想好了再说。必要的话要简短地说,不必要的就别说了。”提完意见,朋友赶紧离开了。

    说话没有重点、喋喋不休的人常常会让人厌烦;说话干脆,简洁明了,会让人觉得干练利落,赢得大家的喜爱。

    要想语言一针见血,说到重点上,还要听清别人的重点,才能“四两拨千斤”。某名人说过:“在跟人交谈时,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点,把意思说到就行了。”

    在交际中,通常如果你无法说动别人,就容易被对方说服,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关键点来理论。事实证明,无法听清他人的重点话是严重缺乏交际手段的表现。

    “我也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跟他人交流,但有时却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真让人苦恼。”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不懂抓别人话里的重点。要是能把自己的论点,集中到别人的关键点上,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把话说透,贏得他人的认可。

    在交际中,说话简洁明了,能切中要害,不仅是懂说话艺术的表现,还能彰显自己的个性,赢得他人的好感。没有人会喜欢说话含糊其词,太过拐弯抹角又喋喋不休的人。

    要想成为会说话的人、要想在交际中大放光彩,能把所有人都说的心悦诚服,就必须懂得“话原来也可以很精贵”的道理。真正能说会道之人,吐出的字是“金玉良言”,绝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大话、空话。总之,该干净利落时,一定要抓住机会,简明扼要地贏得别人的赞同。

    掌握说话寸尺,

    喋喋不休只会适得其反

    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讲话的人往往把人逼疯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位高效的销售人员,你必须知道何时停止劝说。不论是在销售还是商务谈判中,说服者常常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闭上嘴,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苏格兰著名辩护律师弗朗西斯·威尔曼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发现石油的时候,要马上停止钻探;许多人因为钻探得过深过透,石油由地底冲天而出!”

    与很多事情一样,说服成功的关键也在于一个度的问题。有时候,你想说服对方,如想让买方购买自己的东西,卖方的确必须制造一种紧迫感,以使买方尽快采取购买行动。但是,如果你不懂得把握分寸,总是一个劲地催促,不知道适时停止,不能理解对方的细微反应,那么很可能因为催促力度过大,对方会本能地退缩回去。

    成功的销售人员善于拿捏说服的分寸,尊重客户的智慧;而糟糕的销售人员大多存在过度劝说的问题,他们低估了客户的认知能力。

    由此可见,你必须在开口之前仔细思考你要说的话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每句话说出之后留心观察对方的细微反应,说话的时候注意适当的停顿,给双方都留出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很多人忽视审查对方的想法,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愿侃侃而谈,口舌废了不少,却收不到任何效果。

    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玛丽是某咨询公司职员,负责业务开发工作。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因此她的业绩一直很好。

    有一次,她接待了一个印度公司转介到中国公司的客户,印度公司在转介的时候,特别向玛丽强调这个客户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玛丽却不以为意。在洽谈的过程中,双方因合同中的付款方式存在微小异议,而暂时中断洽谈。

    事后,急于求成的玛丽不断寻找各种机会说服对方同意公司的付款方式,她不仅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甚至在印度客户去寺庙祈福的时候,仍然站在客户旁边不停地解释公司为什么有这样的付款要求,希望客户能够签约。没想到,客户从寺庙出来后,不仅对玛丽非常生气,指责她破坏了寺庙神圣的氛围,而且还以玛丽不尊重他人信仰为由,立即终止了谈判,这笔业务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坚持是一把双刃剑,说服中不能缺少坚持,然而把握不好坚持的尺度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玛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坚韧竟然成了导致失败的最大因素。

    那么,如何把持好说服的尺度呢?

    1.学会察言观色,认识必须停止说服的信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活动通常有70%会直接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上。如果你观察到对方做出以下行为时,你就应当到此为止:

    双腿交叉并且晃动不停;

    频繁摇头或擦眼镜;

    咬嘴唇或用手指摸嘴唇。

    当人们做出这样的行动,说明已经产生厌倦或抵触,如果继续劝说,只会给对方造成反感。

    2.做到张弛有度。

    橡皮筋绷太紧就会断,同样道理,如果一直给对方施压,对方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承受不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对说服的推进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在说服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对方的反应,随时调整说服的进度和强度,不能松懈,也不能一味地猛攻。

    3.说服尺度因人而异。

    有些人喜欢听别人的指点和批评,那么说服者应该耐下性子逐步加深说服的程度;相反,有些人比较有主见,说服者只要做到点到为止即可,不必做过多过深的解释。换言之,说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说服对象。

    把握好说服的尺度,不仅体现在根据他人的反应作出说服调整上,也体现在主动制造停歇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交涉陷入困境时,头脑灵活的人往往会趁机说一句“今天暂且到这里,下次再继续”,让双方都能获得喘息。试想一下,如果双方都互不相让,固执己见,那么结果只能是无休止地争论下去,浪费了时间,却毫无效果。为此,不妨主动提出停止交涉,让双方的头脑获得“冷却”时间,也许大家冷静下来之后,事情就能获得转机了。

    永远都要记住:说服不能靠强迫。有时,三两分钟的休息、一个“跑题”的小插曲、一个暂缓的提议、一次“请再考虑考虑”的提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说服效果。但请注意,停下说服的脚步并不意味着无限期地拖延,这只是暂时的休息,说服者时时刻刻都要把握好“适度”这把良尺。

    谈判陷入僵局,

    不妨给彼此一个调整的时间

    任何的谈判都不会顺风顺水,如果双方在谈判时陷入僵局,无法再继续进行谈判时,有时不妨叫个暂停,给双方一个调整的时间,也给自己一个再想对策的时间。

    很多人认为,谁主动提出暂停,谁就陷入了被动,等于认输。其实不然,暂停只是给彼此一个软化态度的机会,当双方在谈判时已经争到不可开交时,暂停会给双方一个冷静的机会,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也许很多事情,在暂停时反而会相互间做到一些妥协或退让,得到一个更满意的谈判结果。

    英国一家房地产公司收购了一块地皮,准备用来建造一座办公大楼,因此这块地皮上原来居住的200多户居民都得拆迁。但是居民中有一位爱尔兰老妇人,在她的带动下,许多人都拒绝搬走,而且这些人决心与房地产公司周旋到底,谈判毫无进展。

    于是公司经理宣布暂停与住户的谈判,派出精干人员与住户代表进行场下协商。由于那位爱尔兰老妇人态度最为强硬,公司便决定从她那打开突破口。

    公司职员弗兰克来到老妇人的家,对她说:“我知道您具有非凡的领导才干,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听说这里将建造一座新大楼,您何不劝劝您的老邻居们,让他们找一个更优美的环境永久居住下去,这样,大家都会记住您的好处。”弗兰克这几句表面上轻描淡写的话,却深深地打动了老妇人的心。不久,她就变成了最忙碌的人,她到处寻觅住房,指挥邻居们搬迁,把一切办得有条有理。而公司在搬迁过程中,仅付出了原来预算赔偿金的一半数额。

    开发商在于住户谈判无果后,利用逐个击破的方法,再场下找到了关键人物,并且说服了她,最后完成了拆迁。

    谈判是双方的博弈,胜负在一举手间已成定局,所以,真正决定谈判输赢的事情,不仅在谈判桌上,更在谈判桌外。

    有一次,一家冶金公司需要向美国进口一套组合炉,便请国内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带队与美商谈判。这位高级工程师接到任务之后,查找了大量有关冶炼组合炉的资料,花了大量的精力了解国际市场上组合炉的行情。并通过种种渠道熟悉了对方公司的历史和现在的经营情况。

    当中美双方的谈判代表坐在谈判桌上之后,美商气势逼人,一开口就喊出了二百万美元的报价。经过中方其他代表的讨价还价,美商极不情愿地把价钱降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这时,中方代表中的高级工程师却直接给出了一百万美元的报价,让中美双方都大感意外。

    美商代表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坚决,便起身离开了谈判桌,并对高级工程师说:“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您却还是压价,看来你们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

    事后,中方的其他谈判代表都很不高兴,甚至背地埋怨工程师白作主张。工程师安慰自己的队员说:“大家放心吧,美国人会回来的。因为去年他们把同样的设备卖给法国,只要了九十五万美元,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不过九十万美元上下,所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他们一定会接受。”

    一个星期之后,美商又回到了谈判桌上,工程师就向他们说明了之前与法国的成交价格,美商只好承认,但是仍然坚持加价说:“现在物价上涨了很多,价钱自然也比不了去年了。”

    不料工程师早有准备,轻松地说道:“就算物价上涨,指数也没有超过6%,所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还有利润可赚的。”

    在事实面前,美商只好妥协了,这家冶金公司最终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买回了急需的设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谈判桌外决定谈判输赢的,就是精确的数据。因为事实永远胜于雄辩,所以即使是对谈判策略不是十分了解的人,也可以凭借数据的力量战胜巧舌如簧的对手。

    句句紧逼,

    不给对方留有喘息的时机

    所谓谈判,体现谈判者的谈判能力的就是其语言水平。然而,真正的谈判,往往不是在和平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甚至可以说,双方为了掌握谈判主权,多半会唇枪舌剑。因此,出于利益的对立,当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方多半会采取否决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聪明的谈判者往往会借力打力,调转势头,并乘胜追击,赢取胜利。

    纵观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一条是血与火场上的拼杀;另一条则是心理战场上的较量。心理战可以说是“战争之外的争,战争之上的战争”。将错就错、让对方自乱阵脚这一攻心术在中国的战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任何一位谈判高明者都知道在对方心理弱势时乘胜追击,一举获得胜利。

    在谈判的过程中,若能乘胜追击、句句紧逼,不仅不会给对方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能让对方难以发现我们论证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无力驳倒我们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句句紧逼能够削弱对方的自信心和底气,从而占据绝对优势,可以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而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总的来说,句句紧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谈判手段,是取得谈判成功的一种好方法。

    那么,怎样做到句句紧逼呢?抓住对方不经意间暴露的弱点,找到一个突破口,长驱直入,一句接着一句地说,让对方防不胜防,节节败退,不给对方一点儿回旋的余地。

    北宋宋徽宗时期,高俅当权,天下民不聊生,许多忠良义士被逼落草。为了反抗这种腐朽的统治,惩治贪官污吏。这些勇士用各种手段召集天下英雄豪杰共创伟业。但是自古以来,“效忠朝廷,报效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尽管官府已经腐败不堪,但是大多数官场人士还是不愿意背弃它。

    一个叫做沈青的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思想,但他善于带兵打仗,在军事部署上几乎无人能及。正因为这样,山上的义士们想要他加盟,然而怎样说服这样一个思想固执的人呢?众人都犯难了。

    这时,山上的一位军师站出来说:“各位放心,我有办法说服他。”于是,军师便去和沈青谈判。

    军师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头领很看重将军的才华,希望你能跟我们上山,共创伟业!”

    沈青当然义正词严地说:“我乃忠良之士,怎么能背叛朝廷,与你们一同落草呢?你还是趁早打消这种念头吧!”

    军师并没有放弃,他说:“你这种‘忠’完全是愚忠,你没有看到朝廷利用各种理由搜刮百姓吗?”
    第(2/3)页